自2000年開始,全球范圍內IT服務外包業持續成長,已經成為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
通過本土或離岸IT外包,客戶可以將全部或部分IT工作承包給專業公司完成。這使得客戶得以使用外部IT專業化資源,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效率,另外這也使客戶節約資源,得以專心發揮其核心競爭力。
鄭先生從事IT行業多年,其所在公司曾為國內多家大型電信運營商提供過IT服務。他對《中國貿易報》記者表示,中國國內市場龐大,經濟增長快速且持續,帶動了中國IT外包業務的平穩堅實發展。據估計,IT外包國內需求約占我國IT外包總業務的90%。國內訂單的充裕使得中國IT外包企業能夠很好地抵御國際市場需求減少的沖擊。
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月至11月,中國IT服務業實現業務收入1.47萬億元,同比增長24.8%,并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
中印兩國處在IT外包產業發展的前沿。印度是IT外包產業的傳統強國,而中國的IT外包產業則在近年不斷發展。(IT外包服務)
早在2008年,福布斯即刊文《中印IT外包之戰已箭在弦上》,稱“1962年,中國和印度因為東喜馬拉雅山地區的邊界爭端爆發了第一次中印之戰。目前看來,‘第二次中印之戰’又將很快爆發,只是這次的戰場與以前不同,雙方將圍繞信息技術外包展開新的爭斗。”
雖然中國IT產業起步晚于印度,但2002年之后中國IT產業規模在整體上不遜于印度。印度IT業由于國內市場需求不足且增長緩慢,依賴于承接國外的離岸外包,而中國的IT業服務外包多是在國內進行的在岸外包。
近些年,由于大部分跨國公司都已經在中國展開業務,這些企業的IT業服務外包也順勢紛紛轉向中國,這是市場的自然反應。同時,許多跨國公司也希望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在印度之外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以增強外包供應商的多樣化。
但問題仍然存在。目前,中國IT外包公司的規模還是無法與印度相比。鄭先生表示,中國較大型的IT外包公司,人數也僅僅幾千人,過萬人的公司極少,而印度外包公司的規模則動輒上萬人。在軟件外包行業,規模小意味著服務品質和類型有限、可靠度不高。沒有一定的規模,企業就難以吸引到國際頂尖客戶。不過,隨著中國IT外包產業的整體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正不斷變大變強,承接大型國際業務的能力也不斷增強。
據了解,印度IT外包產業集中度高,有多家國際知名的IT外包公司,如印度的四大IT服務業巨頭TATA、Infosys、Wipro和Satyam,其年平均服務外包業務額在500萬美元至上千萬美元。僅Infosys一家公司便擁有近7萬名員工和200多億元的年銷售額。IT外包產業的高集中度加強了印度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利于其爭取到利潤率較高的大型項目。(服務器服務)
而中國的優勢是,每年有大量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畢業生步入工作崗位,借此,中國IT外包業擁有較低的人力成本。據外媒數據,和印度大企業相比,中國軟件(47.00, -0.08,-0.17%)工程師的平均雇傭成本要低30%左右。
現階段可以說是中國IT外包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政府能夠加大對于IT服務外包產業的支持力度,例如減免稅收、增加IT人才福利等,更多地為企業創造成本優勢,中國IT外包企業獲得國際市場訂單就將更有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