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博客評北京中關村:中國最近似硅谷的地方(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清雨)北京時間12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著名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近日刊登TechRice網站聯合創始人凱•魯科夫(Kai Lukoff)的文章稱,北京中關村是中國最近似美國硅谷的地方,同時列舉了三大理由。
全文如下:
二十年前,中關村只是遠離北京市中心的農村,到處是大片的農田和低矮的房屋。“村”的字面意思就是“村莊”。不過,與中國其他地方一樣,中關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神速的。
今天的中關村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近似美國硅谷的地方,電子產品超級市場隨處可見,許多企業的研發中心、上市科技巨頭以及數以百計的創業公司均云集于此。穿梭在中關村的高樓大廈之間,你很難想像短短二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農田。
中關村,從更大范圍來說是海淀區已經成了中國頂級科技中心,理由有以下三個方面:
1、學術中心
中關村位于北京城區西北部,毗鄰中國最著名的兩大高級學府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此外,像北京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一大批理科學院和大學均坐落于此,從而使得這里也成了科技行業所需人才的搖籃和基地。
中關村實現從農村向科技中心轉變始于科技研發。這里除了擁有大量高等院校外,中國科學院以及后來的許多跨國公司也紛紛在中關村進行大量投資。正如丹尼爾•史(Daniel Shi)在Quora網站上所說:“眾多跨國公司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像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微軟、IBM、Sun、甲骨文、BEA、阿爾卡特朗訊和谷歌等大型跨國公司均在中關村設立了研發中心。即使是在美國也很難找到研發中心如此集中的城市。”
很快,面向學生和老師出售電子產品的小型市場在中關村出現了,隨后并迅速發展壯大。
2、政府和媒體
在美國,企業家聽到政府肯定會選擇回避。但在中國,企業必須要與政府打交道。在中國,互聯網是私有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盡管該行業沒有一家大型國有企業,但是政府仍然在其中發揮著關健性作用。
最初,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企業可以獲得政府合同,政府提供的科技園辦公場所租金補貼,或從政府附屬研究機構獲得資金。中國政府一直想把北京建成各個領域的中心,所以也為科技業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一旦創業公司達到一定程度的規模,與政府保持聯系就顯得更加重要,從支付許可費用到內容管理,無不要與政府部門打交道。
所有媒體公司,甚至是用戶原創內容的網站即使總部不在北京,也必須要在北京開展許多業務,以提升企業的發展空間。
3、良性循環
科技中心可以積蓄巨大的發展動力,同時科技中心本身也可以催生許多新技術。一些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大都來自研發中心或大型科技公司,他們利用自己的關系獲得建議、種子資金和人才,自己開始創業。一個企業部門負責人離職創業,通常都會帶走所在部門一半的人才。百度、搜狐和新浪等北京科技巨頭已經成了主要的人才輸出基地。
Y-Combinator的保羅•格雷漢姆(PaulGraham)在《創業中心為什么可行》一書中寫道:“我認為有兩個因素可以起到自我矯正作用:一是身處崇尚創新的地方,二是有機會遇到能夠幫助你的人。置身眾多創業人士之中可以獲得這兩個方面的因素。”與美國硅谷一樣,中關村也有一群充滿激情的創業人士。
超越北京
之所以說中關村是中國最近似硅谷的地方,是因為中國其他地方也有自己獨特優勢。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中,只有百度的總部設在北京。
杭州是阿里巴巴集團所在地。鄰近的上海可以提供巨大的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作為科技中心,上海僅次于北京。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絡和游戲公司騰訊的總部位于深圳。深圳的基礎設施完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一些新興的科技中心包括大連、成都和西安。
獨特的優勢
經常有人說,硅谷能夠吸引頂尖人才是因為硅谷是全球最適宜居住的地區之一。但是沒有人如此說北京。
北京的優勢主要在于后天優勢。盡管北京沒有自然環境優勢,也缺少上海的舒適和深圳的陽光,但是北京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這里的人們意志堅定,不畏困難,善于捕捉機會。北京既是權力中心也是創意的溫床,這里充滿了創新。
TechCrunch舉辦首屆國際Disrupt大會時選擇了北京作為主辦地,足以說明北京充滿了活力且與眾不同。盡管如此,就目前來說,硅谷仍然是全球最佳的創業基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