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騰訊“把脈”沙龍上,微信平臺第一次對外交流。微信產品總監(jiān)曾鳴明確表態(tài):微信不是營銷工具。并特別針對微信公眾平臺指出,視公眾賬號為營銷渠道的做法行不通。
七成公眾賬號為企業(yè)賬號
微信于去年8月推出公眾平臺,個人和機構都可建立公眾賬號( 電腦維護 ),與用戶全方位溝通和互動。
曾鳴昨日表示,目前,很多企業(yè)在微信平臺上盲目追求用戶數,把平臺當成宣傳渠道,對用戶進行信息轟炸,就像過度開墾一樣,只能產生短期效益。
微信公眾平臺目前有3萬認證公眾賬號,企業(yè)賬號占比超70%( it外包 )。由于公眾平臺提供每天一條的群發(fā)能力,企業(yè)用戶很珍惜,以至于部分賬號出現了“沒話找話說”的現象。
“用戶添加很多賬號,會造成信息泛濫?,F在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獲得信息和信息過載的平衡。”曾鳴稱。
不想重蹈微博覆轍
“微信不是營銷工具。”曾鳴表示,視公眾賬號為營銷渠道的做法行不通。
曾鳴之所以選擇在此時“放下狠話”,是由于信息造成干擾( 服務器維護 ),已經導致平臺價值減弱的信號出現——企業(yè)跟風開通賬號,以各種手段拉用戶、向用戶大量發(fā)送廣告,造成用戶疲勞取消關注和用戶、企業(yè)遷移。
似曾相識的惡性循環(huán)在微博平臺也曾發(fā)生過。
“當年新浪過快推薦來微博開企業(yè)微博賬號,導致大家都有賬號,但99%的人不知道怎么運營。大量噪音就出來了。”NTA創(chuàng)新傳播機構創(chuàng)始人申音評論認為。“微信是希望吸取微博的教訓。”
曾鳴說,現在企業(yè)有一個誤區(qū),要有很多很多的訂戶。其實數量不重要,訂戶質量、忠誠度、活躍度才比較重要。否則“發(fā)得越猛,掉得越多”。
因此,微信團隊此次提出了“精品化”戰(zhàn)略,開始在航空( 辦公設備維護 )、政府、金融、運營商、快遞、教育等行業(yè)扶持公共賬號。未來希望把少數案例演化為普遍形態(tài)。
部分有代表性的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號:微成都 發(fā)布內容有成都本地重要新聞資訊、本地生活服務類信息及部分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服務本地化為最大亮點。
微信號:廣州公安 發(fā)布最新警訊,網友可與值班干警在線對話,反映治安問題。
微信號:ichnmuseum(國家博物館) 推出“微信語音導覽”服務,凡·高的“柏樹”、莫奈的“艾特達附近的巖門”等珍貴畫作可在手機上窺見一二。
微信號:中國南方航空 推出“微信值機服務”和“文字、語音查詢平臺”,乘客可在手機上辦理乘機手續(xù)、選訂座位和語音查詢航班天氣等
微信號: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 用戶可辦理信用卡申請、賬單查詢、個人資料修改等業(yè)務,還可通過微信接收信用卡交易信息。
■ 相關
用戶稱管理過嚴
微信對于公眾平臺的嚴格規(guī)定,也引發(fā)了部分用戶的不滿。
“微信公眾賬號的內容審核方面,確實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企業(yè)it外包 )。”一位訂戶超過3萬人的公眾賬號負責人稱,他現在都不使用微信公眾賬號每天提供的1條“推送”了,因為審核的過程非常慢,而且,被pass掉的情況很多。
“經營一個微信公眾平臺非常辛苦,如果資訊分享類賬號都很少有更新,或內容乏善可陳,微信活躍度可能會是一個大問題。”他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