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運維|云網融合
2020-06-19 17:07 作者:艾銻無限 瀏覽量:
網絡維護是一種
日常維護,包括
網絡設備管理(如計算機,服務器)、操作
系統維護(系統打補丁,系統升級)、
網絡安全(病毒防范)等。+
北京艾銻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您免費提供給您大量真實有效的北京
網絡維護服務,北京
網絡維修信息查詢,同時您可以免費資訊北京
網絡維護,北京
網絡維護服務,北京
網絡維修信息。專業的北京
網絡維護信息就在
北京艾銻無限+
+
北京
網絡維護全北京朝陽豐臺北京周邊海淀、大興、昌平、門頭溝、通州、西城區、燕郊、石景山、崇文、房山、宣武、順義、平谷、延慶全北京
網絡維護信息
這些年來,隨著云計算的快速發展,還有5G建設的全面啟動,“云網融合”這四個字頻繁出現在我們面前,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
今年,國家把新基建作為戰略發展方向,云網融合也隨之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更加引人矚目。
那么,到底什么是云網融合?云網融合和數字新基建有什么關系?云網融合對于我們通信行業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
接下來,我們一起尋找答案。
什么是云網融合
所謂“云網融合”,云就是云計算,網就是通信網。
準確來說,云計算包括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以及相關的軟硬件。而通信網,則包括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等電信網絡的方方面面。
從本質來看,云是計算,網是連接。從企業主體來看,云是云服務提供商(亞馬遜、谷歌、阿里、騰訊),網是電信運營商(移動、電信、聯通)。
云網融合,站在技術的角度,就是云計算中引入網絡的技術,通信網中引入云計算的技術。
站在行業的角度,就是IT企業和通信企業互相掐架、搶飯碗。
小棗君個人認為,雖然云網融合看似是兩邊公平競爭、對等融入,但實際上,云更強勢,網更弱勢,網正在被云滲透。或者說,網在逐漸云化。
站在我們傳統通信的角度,云網融合這種叫法,是一種比較委婉的表達,多多少少能照顧一下自己的面子。
什么是網絡云化
那么,究竟該如何理解網絡云化?
核心網的同學已經踴躍舉手了。是的沒錯,5G核心網是目前網絡云化最典型的代表,也是云網融合最徹底的案例。
作為通信網絡的核心功能實體,核心網已經做到一點專有硬件都沒有了,完全采用x86通用服務器硬件。只看外表的話,你根本不知道它是5G核心網。
5G核心網所有的服務,都構建在虛擬機和容器上。虛擬機和容器,全部都是來自云計算的技術。容器更是云原生技術之
核心網已經全部云化,緊隨其后的是承載網。
承載網引入了SDN(軟件定義網絡)技術,把所有的路由器“劈了一刀”,功能一分兩半。
路由器淪為單純的轉發節點。它的管理控制功能被剝離,全部集中在SDN控制器。
同樣也可以引入虛擬化技術,讓SDN控制器構建在云平臺上,向上層用戶提供接口服務。
最后的接入網,同樣難逃厄運。
5G接入網AAU、DU、CU,除了AAU之外,DU和CU都是可以構建在虛擬化平臺上的。說白了,皆可云化。
遲早有一天,除了射頻天線那塊板子之外,移動通信網的所有組成部分,都是云化的。
通信設備的全面云化,讓通信設備商瑟瑟發抖,但對于運營商來說,是喜聞樂見的。畢竟設備開源開放,可以進一步降低集采價格和建網成本。
不過,如果運營商想因此認為云網融合是一件好事,那未免有點太天真了。
對于運營商來說,云是一把讓人既愛又恨的雙刃劍。
愛,一方面因為云化可以降低設備成本,另一方面,云可以帶來新的業務,新的收入增長點。
近年來,云計算的市場規模逐年增加。從大型企業到中小企業,都在上云,將自己的IT系統和業務平臺遷往云端。
相比于寬帶網絡,或者4G/5G這樣的移動網絡,云計算作為基礎設施,投資回報速度更快,回報率更高。
恨的是什么呢?
運營商恨的是自己的云能力不足。面對龐大的市場蛋糕,占據先天資源優勢的運營商,硬是搶不過阿里、騰訊這些民營科技企業。
起初,按照通信網絡建設的套路,運營商拉著華為一起“合作”建云。所謂合作,基本上就是華為出技術,運營商出市場和渠道。
結果,運營幾年之后發現,效果不甚理想,差距越做越大。華為一看形勢不對,都跑去另起爐灶了。
眼瞅著蛋糕搶不過,一部分運營商選擇了放棄,另一部分選擇了堅持,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其實對于運營商來說,云計算是不能放棄的。
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未來如果沒有云的支撐,網絡會更加難賣。
運營商的市場,分為兩塊。一塊是C端,也就是我們普通手機用戶。還有一塊是B端,也就是政企用戶。
B端市場,運營商以前習慣了賣專線,可以說是躺著賺錢。
但是隨著5G的到來,行業市場需要的是場景應用,是圍繞云和網的整體解決方案,不是單純一張網絡。
現在的政企用戶,其實既需要云(云計算、云存儲),也需要網(專線、VPN)。本來運營商依靠網的優勢,搭配云一起賣,是挺好的一件事。
結果,自己的云不給力,市場部門也不給力,一把好牌給打爛了。
相反,SD-WAN(軟件定義廣域網)等新技術崛起,反而搶走了運營商專線的既有蛋糕,讓運營商局面更加被動。
運營商不能放棄云計算的第二個原因,是自身對云計算業務的需求。
換句話說,運營商自己,也是云的用戶。
運營商目前管理通信功能網元的運維網絡,包括OSS(運營支撐系統)、BSS(業務支撐系統)、MSS(管理支撐系統)等,看似強大,其實很多都是割裂的。省與省之間割裂,接入網與承載網之間割裂,根本做不到統一調度和管理。
缺乏統一平臺的支持,新業務上線的速度會很慢,客戶業務開通速度也會很慢,服務保障也受影響。
各個平臺打通,消除煙囪效應,把所有的服務構建在云上,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如果維持現狀,就意味著巨大的成本投入,還會錯過商機。在未來的激烈市場競爭中,這些是無法忍受的。
所以說,盡管很難,但運營商在云這條道路上,無路可退。
云是如何看待網的?
前面是站在網的角度看云,接下來我們站在云的角度看網。
對于以亞馬遜、微軟、谷歌、阿里、騰訊、華為為代表的云服務提供商來說,局面是非常有利的。
這些企業在云技術上占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很多都是自研云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優勢會越來越明顯,行業的準入門檻也越來越高。后面再想有新人加入,就不可能了。
對于云服務提供商來說,網是一種工具,一種改進自身服務能力和質量的工具。
云服務提供商的核心資產是DC(Data Center,數據中心),他們會想方設法提升數據中心內部的網絡能力,數據中心與數據中心之間的網絡能力,還有數據中心與用戶之間的網絡能力。
所以,像SD-WAN,還有現在很火的DCI(Data Center Interconnection,數據中心互聯),以及光傳送網最關鍵的400G光模塊等,都是云服務商非常關注的網絡技術。
云服務商雖然在技術上是強項,但有一個方面是短板,那就是資源。在邊緣計算領域,這一點表現得非常明顯。
邊緣計算其實就是云計算的一個分支。將一部分算力從云計算剝離,下沉到離用戶更近的位置,就是邊緣計算。
誰離用戶近?當然是網絡。網絡一直延伸到用戶身邊,是離用戶最近的角色。
邊緣計算可以下沉到地級市、縣級市,也可以下沉到小區、大樓,甚至可以下沉到你的家門口。
在基站機房里,可以放一個x86服務器小機架,就是邊緣計算節點。光纖寬帶的光貓里,加個邊緣計算芯片或子卡,也是邊緣計算節點。
云服務商想要進入這個領域,就必須依賴運營商,獲得運營商的許可,或者與運營商合作,換取通信網資源。
運營商大量的基層站址空間資源,是云服務提供商夢寐以求的。這是運營商的一個優勢,如果能夠利用好這個優勢,未來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好了,洋洋灑灑說了那么多,最后再總結一下。
云網融合,名義上的最終目標是云中有網、網中有云。但實際上,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云把網給融合掉。這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目前來看,走到最終目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其中既需要云能力的不斷提升,也需要網資源的不斷改造。短期內,應該是先實現云網協同,等到后面時機成熟,才會是真正的云網融合。
以上文章由北京艾銻無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