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資企業用戶市場需求的不斷發展和本地用戶行業需求的不斷深入,催生了中國運維外包服務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有業內專家表示,IT外包市場在中國這幾年規模一直在不斷的擴大,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接受這種服務外包的模式,特別是IT行業里面比較基礎的桌面端的這一塊,這個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從驅動來說,外包的優點主要還是在于效率和意義上面。很多的企業,一個是希望降低成本,這是他們最主要的驅動,還有一個可能希望專業人來做專業的事情,相對來說,IT的一些外包公司會做的更專業,管理的效果會更好一些。
向運維和服務轉型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發展落后于美國大概二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但是實際上從某幾個行業來講,也許落后的程度沒有那么遠,比如金融或者是IT。美國整個IT支出的構成,硬件的投入加上軟件應用的投入,大概占到整個比例的40%,剩下一大塊全是服務。而在中國,這個數字卻是反過來,硬件投入是最大的,然后是應用和軟件,接下來是服務,據統計服務大概只占30%。這就說明國內整個IT的投入,處在一個高速度建設狀態,這個和現在國家砸幾萬個億做基建道理是一樣的。先有基礎設施,再談運維、談服務。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以及從整個以中國境內IT發展態勢來看,會從建設向服務和運維方向轉型,或者重心會往這個方向偏移,這說明未來的運維和服務在中國的價值會慢慢的變大,關注度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在國內,中小企業是IT運維外包市場需求的主體,大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政府部門一般都有正規的IT運營的部門,他們的外包需求比較少。中型企業一般不希望在IT環境上投入大量的資源,所以外包成為他們一種比較好的選擇。很多國內的企業將成本看的很嚴重,普遍的想法是:我為什么應該付給你一個人一個月比如說一萬塊錢,我自己招一個人一個月只有五千塊錢。第二,也存在一些本位思想,我現在是IT部的頭,所以我應該帶一群我的兵,如果都是外包,我覺得我是光桿司令。
“模式”對比
現在IT服務外包出現了新名詞“管理外包模式”。其實現在IT外包市場上主要是兩種模式,一種是人員模式,另一種就是管理外包模式。人員外包主要是比較簡單,一般的剛開始接觸外包行業的一些客戶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方式,因為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就是你提供給我一個人,我付給你多少錢,這個大家很容易理解這個方式,但是逐漸這兩年越來越多的CIO希望往管理外包上轉,這兩者有很大區別,因為人員外包基本上就是負責的只是提供一些人員,提供的東西會比較少,更多的還是由客戶自己承擔這樣一些工作,從客戶角度來說,其實價值并不高的,不能借鑒到外包公司的很多好的管理方法等,所以現在很多的企業開始往管理外包轉,這種方式就可以基于質量的一些指標來約定IT服務廠商,對客戶來說,可以獲得一個很好的服務感受。然后可以從對這些人員管理當中脫身出來關注他們更有價值、更核心的部分。
IT部門現在更需要去做的是怎么跟商務整合,配合公司的商業模式去做一些項目或者提供更好的支持模式這些方面。另外,這種在管理外包模式,其實這也是對雙方有利的模式,因為對于人員外包來說,由于是按人頭來計算,所以沒有太多動力去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是一個管理外包,雙方在這方面目標一致,都會提高效率,從而提高客戶的感受,雙方都可以獲益。因為節約下來的成本可以給出一部分給其他方面,所以管理外包模式在項目當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效果。IT服務商通過管理,通過這種服務模式的改變,效率不斷的提升,各方都可以在其中獲利。所以說,管理外包模式會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