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IT/互聯網行業工資最高,上海的專業服務人員收入最多。近日,某網站發布了城市行業平均工資。
據悉,該統計根據企業員工2014年匿名填寫的百萬條薪酬數據生成。調查顯示,2014年北京平均工資最高的3個行業為:IT/互聯網9420.14元、電子/通信/硬件9098.75元、專業服務8830.63元。據了解,專業服務行業指咨詢、財務、法律、外包、翻譯等服務行業。
而上海的平均工資TOP3行業則為:專業服務(10767.80元)、IT/互聯網(9105.78元)、電子/通信/硬件(8859.68元)。
相關新聞:
人社部:北京位于薪酬第1梯隊 平均工資超7萬
地區間工資差距逐步相對縮小北京上海工資位于第一梯隊,甘肅新疆黑龍江增速較高
“同類工作、同樣崗位,在北京還是在西部城市,工資差出一大截”—許多人對地區工資差距感受頗深。地區工資差距有多大?正在發生哪些變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所近日發布《薪酬發展報告(2013—2014)》,對近年來的地區工資水平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
一些工資水平較低的省份增速較高
地區工資是收入分配關系的重要內容。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改革開放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地區間工資收入差距不斷拉大。《薪酬報告》顯示,1995年我國地區最高工資是最低工資的2.7倍,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相差5145元。到2008年,地區工資差距為2.69倍,絕對額相差高達35565元。近幾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國家宏觀政策的實施,地區間收入差距呈逐步縮小的態勢。2010年,地區間平均工資高低倍數下降到2.38倍,2012年繼續下降到2.33倍,2013年以來基本延續了這一走勢。
從各地區工資水平看,全國各地大體可分為4個梯隊。工資水平最高的第一梯隊主要是北京和上海,在2012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就已超過7萬元,工資水平明顯高于其他省份。第二梯隊包括天津、西藏、江蘇、廣東、浙江5個省份,平均工資在5萬元以上。第三梯隊包括寧夏、內蒙古、青海、安徽、新疆、福建、重慶、山西、陜西、四川、山東、遼寧、貴州13個省區市,其余為第四梯隊。第三、四梯隊中,除個別省份外,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也說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地區間收入水平差距較大。
不過,一些工資水平較低的省份,工資增速近年來表現較好。如甘肅、新疆、黑龍江三地,近年來工資增速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增速較低的省份有遼寧、河北、海南、西藏、上海等地。特別是上海市,由于工資增長速度相對較慢,失去了多年來在全國的“老大”地位,工資水平近年來已被北京趕上。
相關文章